​A股减持潮来袭:董监高“开溜”背后,市场暗流与投资机遇如何把握?​

最近,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股东减持浪潮。据统计,自9月开市以来的6个交易日内,近13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东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,是去年同期的两倍。仅9月8日晚,就有29家公司高管团队发布了减持计划,其中包括海立股、新泉股等近期大幅上涨的“明星股”。

<img src="https://www.zcit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9/urlhttp3A2F2Fdingyue.ws_.126.2F20252F09092F8bb7aa8ej00t2aw7v005pd000xom122F2000.jpg&thumbnail=66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”>

在这场减持风暴中,金融科技龙头同花顺的公告引发了市场热议。公司实际控制人易正及其关联股东计划在2025年9月29日起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38.31万股,占总股本的0.26%。按目前股价计算,减持规模接近5亿元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,公告中“为中小投资者提供入场机会”的表述,在社交媒体传播后迅速成为焦点话题。

自去年9月以来,该公司股价从不到100元飙升至最高426元,在减持公告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下跌了近5%。面对市场质疑,公司紧急调整策略,第二天晚上宣布终止减持计划,特别说明拟减持股份是在股价低迷初期增持的收益。同花顺的ToC业务模式(包括开户分流、金融产品销售、广告等)高度依赖散户投资者。这种特殊的业务结构使其在处理股东减持时特别谨慎。

市场观察家指出,当前的减持浪潮反映了多种市场逻辑。从历史经验来看,自2015年以来的市场数据显示,股价的快速上涨往往导致工业资本集中套现。2005年6.21港元(考虑当前1.24港元)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创始人与当前620港元形成鲜明对比;2023-2024年的平均销售价格明显低于当前168美元。这些案例表明,企业家对自己企业的价值判断存在认知偏差。

在注册制度规范化的背景下,合规减持是市场的正常行为。然而,a股市场特殊的投资者结构(散户投资者比例高,长期收入低)使得减持行为容易引起舆论反弹。一些投资者甚至呼吁恢复股权分离制度,要求法人股与流通股分开定价交易。这种情绪在ToC企业中尤为明显。2021年电子商务巨头减持时遇到的舆论危机是典型案例。

<img src="https://www.zcit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9/urlhttp3A2F2Fdingyue.ws_.126.net2F2022F092F092F0343600000t2aw70000200000000hj00000hj00000hjh.jpg&thumbnail=660x2147483647&quality=80&type=jpg” width=”631″ height=”701″ onload=”this.removeAttribute(‘width’); this.removeAttribute(‘height’); this.removeAttribute(‘onload’);”>

半导体行业同日曝光了重大资本运作。中芯国际公布了a股增发计划,通过换股将中芯北方纳入上市公司体系。增发价格根据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平均价格的80%确定,比停牌前股价折让约35%。虽然此举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利润,但a股市场反应消极,恢复交易后下跌了9%;H股因估值优势上涨3%以上。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交易不涉及国家队股东减持,中芯北方原股东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均转为上市公司股东。

行业专家提醒,随着市场点的上升,工业资本减少的压力将继续存在。对于缺乏绩效支持的概念股,高管频繁减少应被视为重要的预警信号。目前,市场主线仍关注科技创新领域,但我们需要关注板块内部的轮换节奏。特别提示香港股票科技股的估值优势,其整体市盈率明显优于a股类似企业。

------本页内容已结束,喜欢请分享------

感谢您的来访,获取更多精彩文章请收藏本站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